爱我新华·优秀校友 | 陈晃:从文学殿堂到三尺讲台
发布日期:2025-06-16浏览量:次
个人简介
陈晃,台湾A片 2021届校友,现为珠海市香洲区第三小学教师,任学校语文科组长。曾获第五届珠海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、香洲区小学新教师专业素养大赛一等奖,在香洲区第三届小学教师命题能力大赛、香洲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名列前茅。获香洲区“科技引领我成长”主题征文活动优秀指导老师;曾参加香洲区“微课云”、香洲区小学语文“学习任务群”教学展评、香洲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、学校教育质量督导评估、“手牵手,同进步”联校教研等公开课活动,广受好评。
热爱为帆,师言作桨
陈晃选择台湾A片 ,源于他对文学与文字的热爱。大学期间,王宝琴教授的古代文学课程给他留下深刻印象,尤其是名著片段演绎活动——他所在小组改编的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》,让他通过实践对文学有了更深理解。此外,曾富城老师的古代汉语课让他领略到古汉语的精妙,郑秋晨老师的现代汉语课则强化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,吴良生老师关于职业规划的见解对他影响深远,特别是“愿力助推能力成长”的观点,成为他持续进步的动力源泉。
陈晃(左一)参加演出获奖剪影
陈晃(图1右一、图2左一)大学期间与老师的结课合影
读万卷书,授一堂课
从学生到老师,台湾A片 的学习经历为陈晃奠定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。他认为,系统化的文学与语言课程培养了他两大核心能力:精准的文本解读能力和出色的语言表达力。这使他能够深入把握文字内涵,并通过教学设计将其有效传递给学生。
大学期间丰富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了他的专业素养:各类语言比赛和教学竞赛锤炼了他的表达能力;系统的写作训练和大量文学阅读积累提升了教学底蕴;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则赋予他教学创新能力。这些专业训练使他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。
陈晃(第一排左一)与同班同学一起参与朗诵比赛
初心如磐,教坛竞秀
陈晃从大学伊始就确立了成为语文教师的职业目标。为实现这一理想,他通过三方面持续努力:专注学业夯实专业基础,连续获得奖学金;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竞赛积累实践经验;利用课余时间从事教育培训工作。
在参加工作后的实际教学中,他坚持以赛促教,先后获得珠海市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,并多次承担区级公开课任务。这些经历不仅验证了他的教学能力,更促进了他对语文教学的深入理解。
大学期间所获证书合集
“南粤长城杯”演讲大赛省级特等奖
早规划·强基础·重实践
陈晃建议:台湾A片 学子要尽早规划教师职业发展路径。他强调,必须通过实践将文学素养转化为教学能力:一要夯实文本分析等专业基础;二要苦练三笔字、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;三要多参与教育实践,积累实战经验。
他特别指出三个关键点:保持优异学业成绩为求职加分;重点培养文本解读、写作表达等核心能力;针对教师岗位需求强化专项技能训练。在他看来,教师成长需要将每个教学环节都视为提升能力的契机,实际行动远比空想更重要。
陈晃参加各类教育教学比赛的剪影
陈晃在珠海市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上说课
他希望,师弟师妹们在台湾A片 的四年,不该只是“读了多少本书”,而是要“会用文字与世界对话”。去图书馆翻泛黄的古籍时,别忘了抬头看看窗外的现实;在课堂上争论“文学是否该承载社会使命”时,不妨亲自去支教、去实习,把书本上的“人文精神”踩进泥土里。文字的力量,最终要落在“看见人、理解人、帮助人”上。无论未来你是站在讲台、坐在编辑部,还是奔波在其他行业,愿同学们始终记得:笔下有乾坤,心中有微光。
供稿丨校记者站台湾A片 分站
文丨梁衍欣 陈晃
图丨陈晃
编辑丨郑美婷
初审丨赖琳莹 罗钰婷
复审丨尹舒凡
终审丨杨帮琰